这种冲突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形态在将要结束前的一种缓冲,一种减速,让我们的视觉能够顺利接受形态的结束。我先找一找建筑中的例子。在直上直下的,不允许有复杂形态的建筑中,这种方法经常被用到。
上图上部是通用汽车的大厦设计,虽然它是个圆柱体,但从侧视图上,我们依然可以认为它是长方形,它运用在建筑顶端画一条线的方式,把建筑顶部切成两部分,运用到了我们刚才说那种对抗方式,在保证建筑外观简洁的同时,也对形态的结束做了简单的交代。而与之相对比,上图下部的图片中,同样是圆柱形的建筑,但在顶端形态的末端没有做任何处理。它会给人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形态似乎已经结束了,但是好像又在生长过程中。莫名其妙突然消失,没有任何前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视觉的形态惯性,对于我们的视觉来说,任何形态都存在惯性,那些没有任何征兆就消失结束的形态,对于我们的视觉形态惯性是一种挑战,让我们产生不舒适和困惑感。只有在形态消失前,进行缓冲减速的处理,才能不违反我们的视觉形态惯性习惯,让我们感觉舒适。
很多建筑中大多运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如上图左侧的例子中。而上图右侧的建筑则没有在顶端做处理,你觉得它看上去是否有些突兀呢。同样在平面设计中,这个方式也非常普遍,比如名片是一个长方形,自然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如果涉及到产品。类似这种简单长方形的产品也有不少。交通工具中就有地铁列车车头的设计。
地铁车头的设计,也是一个需要处理形态末端结束方式的产品。如果你认为地铁车头设计成子弹头的样子是以减小风阻为主要目的,那可能不正确。因为平头的地铁也很多,地铁本身的行驶速度也并不快,所以风阻问题不是一个主要问题。而美观方面,倾斜的末端形态比平头的形态要好的多。当然,这是因为地铁车头可以做成倾斜的造型,它的形态限制不大。但是如果是大客车的设计,车头的造型就没有这么自由了。因为大客车的车身长度是有限的,因为强调造型而增加车身长度,或是减少内部空间,都会很大程度上牺牲产品的实用性。所以大客车的车头设计,一般都利用平面的分割方式来处理。如下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