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稳立在地面上行的长方体,它本身的形态虽然具有一种向上的拉力,但是它仍然没有生命力,因为它没有受到外界阻力的作用。这样我们可以人为的给它一个从上向下的阻力,将它的形态从中间劈开,在它的图形上留下了一道深沟。但同时要注意,这道深沟不能一直劈到底,如果把它的形态完全劈断,那么它还是死的,不具有对抗的特征。生长力和外界阻力的对抗必须是一组势均力敌的对抗。在上海陆家嘴的世纪大道尽头,有一个世纪广场,上面就有这样的由8根立方体柱子,每个柱子的四个面都被劈开了一条深沟。通过这个雕塑,你可以看到,它们身上具有一种视觉上的生长力和外界阻力的对抗效果。如果你能到现场观看雕塑,这种效果会更加生动。
这个问题在建筑设计中也非常普遍。现代建筑尤其是非常高的建筑都存在一个顶部造型如何结束的问题。如果没有外部阻力的痕迹,建筑就突然结束,我们的视觉会觉得有些别扭,因为这个造型不太符合我们的视觉规律。
我们拿香港的中银大厦来举个例子,你可能会质疑,你一个工业设计师,凭什么来评价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请别误会,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形态的非常基础的问题,它适用于所有形态领域。所以只是利用这个建筑来帮助分析我们的主题罢了。仅仅从这个建筑的平面图中,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对抗痕迹。生长力使建筑拔地而起,但随着生长的继续,外部阻力也越来越大,生长力只好节节败退,最终由于力量有限,不得不停了下来,它们与外界阻力形成了一个对抗的平衡,但是再不能继续生长了。你也可以看一下迪拜高塔的平面图形,与之非常类似。你可能会有疑问,这个越来越小的形态应该是因为建筑结构本身的需要才越来越小,才能实现建筑的稳定性。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人类的建筑水平早已不需要这样的形态来达到建筑稳定的目的了,就在中银大厦的周围矗立着许多轮廓直上直下的建筑。
上图中是上海恒隆广场的两个建筑。它们顶端的形态结束方式表现的非常夸张,右侧建筑顶部如同一块大石头从天而降,压在建筑顶上,让建筑本身形态没有继续向上生长的可能,左侧的建筑如同被掀掉了房顶,把建筑形态内部的内胆都拔了出来,这个破坏力虽然不是向下压迫的力,但同样是一种破坏生物内部组织的力量。
讲了这么多,我们该回到产品上来了。上一节中讲到了产品先天形态。同样道理,我们对产品先天形态上人为的加上一些外界阻力痕迹,就可以起到增加其形态的生命特征的作用。不过,建筑设计的局限性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不断减小,造型有着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而每个产品的限制都有自己的情况。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形态都可以运用像建筑设计中这样大胆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先从限制比较小的产品来举例,比如汽车。
汽车虽然是一个精密的机器,但是它的外形设计可谓千变万化,让我们眼花缭乱。同样我不是汽车设计师,这里也只是借助汽车来说明形态的基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