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最新数据显示,广州目前户籍人口在832.31万人,常住人口1292.68万人。而深圳作为全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截至去年年底户籍人口为310.47万,非深户籍人口已高达752.42万。
广深两地都有庞大户籍需求,广州2014年积分入户自8月1日接受申请以来,半个月已有超过1.5万人申请,持平了过去三年的申请人数,但今年入户名额只有3000人,户籍供需矛盾依然很大。而深圳虽然没有明确的入户限额,但是入户门槛比较高,拼学历还得看财产,很多来深打拼的年轻人大呼“入不起户”。
2014年8月1日,《广州市户口迁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将广州积分指标由此前11项简化为5项,并首次加入年龄限制。这意味着,有入户需求的外地人不再需要像往常一样拼学历、工作单位和住房。大粤财经从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了解到,积分入户新政规定,拟定入户名单会按本市缴纳社会医疗保险时间排名,在缴纳医保时间排名相同的情况下,按照缴纳失业保险的时间排名。
另外,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缴纳社会保险满4年,是指在广州地区缴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每个险种缴费累计均满4年。一些公司可能没注意给男性职员购买生育保险,这可能对申请积分入户资格产生影响。
而深圳更多是吸引高层次或高收入人才落户的态度。在2014年深圳市人才引进综合评价指标及分值表中可以看出,深圳对于高学历人才十分重视,房产和纳税金额也仍然是积分标准之一,标准与以往相比相差不大,想要入户依旧要拼学历拼房产。有人说深圳“嫌贫爱富”,但无可否认,深圳更加青睐知识型人才和投资者去入户,一些到深圳拼搏的普通青年和农民工要享受深圳户口待遇感觉遥不可及。
户籍一直是横亘在外来人口融入城市进程中的一道难题。人们希望获得一张广州户口,主要是因为户籍与每个人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背后是医疗、社保、养老等方方面面的保障与福利……一张户口纸上承载太多附加值。
一个户口的价值往往不止金钱上的花费,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的显著区别。公立学校的借读名额十分少,大部分优质的公立学校资源只对户籍适龄儿童开放,外来人员子女除了缴交借读费外,大部分非本地户籍家庭只能让孩子入读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如广州一些名牌民办中学一年学费基本要2万元以上。
高昂的学费固然是无法忽略的部分,而更重要的是,非本地户籍学生无法在广东参加高考,这对高三考生来说影响是难以估计的。广东今年首次实施的异地高考,让35位外省户籍的广州考生成为幸运儿有参加广州高考的资格,至于未来政策是否会继续开放,暂时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另外,在就业上,在广深一些公务员报考条件会对户籍有明确规定,特别在一些稳定性高的行业,单位只招聘有本地户籍的人员。而如果打算在广深两地养老,社保金、养老金及失业金对于户籍人口来说都有更多的优惠待遇。广州户口的社保卡上每年的社保金额至少可以多出3千多块,广深户籍新生儿可以参加少儿医保,而非广深户的儿童就要入园或入学才能办理,这几年的时间小孩若需要看病,也是一笔相当不小的费用。
今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正式公布,在明确“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的同时,也强调将“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
这让大量在广深长期工作生活的非户籍人口,心中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原本寄希望于通过户籍改革实现“落地生根”的梦想,现在不仅没有好消息反而落户变得更难。
“现在单靠户籍限制已很难实现调控人口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段成荣表示。改革开放之前,户籍制度是限制农村居民进城的主要途径。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渐渐失去了对人口流动的约束,这时再用老办法,控住的只是户籍人口,却管不住真正到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口。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长期看,解决城市人口问题,关键是要消除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段成荣提出,未来必须转变传统控制思路,把调控人口规模的平台建立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公共资源在空间上的均衡分配,“只有大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也同步发展起来了,才能真正减轻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实现人口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