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等很多城市在实行积分入户政策,广州日报对积分入户的群体做了调查,6成受访者关注积分入户主要目的是为了子女积分入学。
2010年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试行情况调查报告公布
●家长关注子女入学超过自己积分入户问题
●超7成人关注积分制,但仅3成人熟悉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加强宣传是推广关键
本报讯 (记者陈翀 通讯员国中调)针对流动人口对积分制入户看法以及试行情况,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和中山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调查。昨日,这份《2010年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试行情况调查报告》终于出炉。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关心子女读书问题更甚入户问题,也成为积分制推行中被讨论以及建议最多的头等大事,受访者希望子女积分入学问题能与自己的入户积分分离,使子女能享受更公平的入学待遇。
调查结果
入学需求比入户需求更迫切
调查从今年3月~5月间进行,回收问卷时恰逢积分申请截止前一周。从调查情况看,截至调查问卷回收之日,有37.16%的流动人口受访者已经提出了积分申请,33.43%的人准备提出申请,16.27%的人还在观望,只有13.14%的人不准备申请。
尽管有超过七成的人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流动人口积分制的实施,但只有36.57%的受访者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该项制度,36.76%的受访者只是一般了解,还有近三成的受访者不太了解甚至是不了解。受访者表示,积分制手续繁多,提供资料证明等十分繁琐,再加上宣传信息不足,这些都是导致他们对积分制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在申请者中,为子女申请读书的人数超过了入户人数。6成受访者表示为子女申请积分制读书,入学需求比入户需求更迫切。在调查中,表示需要落户中山的占49.12%,33.82%的受访者还在考虑中。但明确需要为子女申请入读本地公办学校的有60.8%,只有15.39%的受访者还没想好。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成的流动人口受访者表示所在镇区入学指标能满足教育需求。但有近三成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入户指标还不能满足流动人口的入户需求。从实际情况看,全市最终有2139人获得入户资格,剩余指标数为861个;有4318人获得入学资格,剩余指标数为1682个,今年提供的入学入户指标基本能满足需求。
积分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难题一
学历水平难达到
在申请积分过程中,有43.14%的人认为最难达到的计分项目是“学历水平”。根据制度规定,学历水平的得分高于其他项目,如高中学历加15分,全日制大专加55分,本科加80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加100分,体现出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政策导向。然而,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受访者中,78.63%的人是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两成左右。
“固定住所”和“技能水平”被受访者认为也很难得分。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者仍只能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固定住所的要求对其申请积分造成限制。此外,按照现行制度,具有职称可以加分。然而调查显示,仅25.39%的流动人口受访者经常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其他则很少或没有参加过,技能水平有限。
调查中,有受访者提出,“就积分入学这点,不应当把父母的学历水平、技能水平、投资纳税这三项列进去,因为如果列进去,无形中就造成父母的社会地位决定孩子入学起点的不公平现象,而入户排名则可酌情考虑”。
难题二
“分类管理、分区排名”值得商榷
对于“入户入学排名分镇区进行、入户入学指标按镇区分配”这一原则,57%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合理,应体现镇区差异,但也有41%的受访者认为不合理,容易导致入户入学分数线相差悬殊。
从6月21日最终确定的积分入户入学名单看,部分镇区指标多而申请人少,因而分数较低的人也能成功申请入户或入学排名,而比较热门的镇区,如石岐区竞争则比较激烈,入户入学分数线较高,且全部都已没有剩余指标。
受访者对于申请子女入学排名以工作地为标准这一规定也有不同意见,68%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合理的,但还有26%的受访者认为不合理。据了解,不少流动人口的工作地与居住地分在不同镇区,工作地入学为其家庭接送子女带来不便。
此外,还存在父母在珠海工作,但在中山居住的现象,这部分人既没办法在中山申请积分,也没办法在珠海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因此,积分制管理应逐步走向区域合作和推广,逐步实现异地申请和受理。
难题三
积分入学能否推至插班生?
在调查中,受访者对积分入学表示的关注度最高。
受访者表示,目前积分制只能申请入读公办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如果目前的积分达不到入学要求或还未申请到积分排名,孩子读书是否要等积分够了再入学,否则到了二年级就没办法申请积分入学?此外,即使在中山申请到积分入学,但高考还是要回户籍地考试,将来子女高考能否不受户籍限制?
专家评价
是户籍制度松绑的新思路
尽管在试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专家学者对积分制的评价仍比较积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梓桢先生认为 :该制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规范导向性”,体现“跳起来可及”的原则,并且以积分为标准,而不是以户口为标准来决定流动人口能否享受各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从而把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户口脱钩,有利于农民工在保护合理权益基础上在城乡之间灵活进退。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进城的流动人口并不全是以入户为目的,有的只是打工,积分制管理允许外来务工者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不想入户或暂时无法入户的人员提供了获取急需公共服务的途径。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黄石鼎认为,“新的积分入户模式和居住证为他们提供了新出路,是户籍制度松绑的新思路,同时也要求城市本身必须承担更大的义务和责任。 ”
调查报告则指出,当前中山市户籍人口的民政救济政策主要有最低生活保障及与之配套的教育、住房、医疗保障,还有低收入家庭政策优惠、临时困难救济等,但都仅限于户籍人口。针对流动人口的救济政策只有临时过路救济和突发事故善后处理经费,如何实现公共服务从户籍人口延伸向流动人口,而不是纠缠于户口问题,已逐渐成为珠三角各地政府解决户籍改革难题的重点。